>赛特新闻>行业新闻> 北京首个不设围墙的街区制新住宅落地

北京首个不设围墙的街区制新住宅落地

发布时间:2016-06-23新闻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街区制主要在新建住宅小区推行,这需要在城市新城区建设的规划之初,就按照街区制、密路网的模式进行设计。昨天上午,市住建委介绍了本市首个采用“街区制”的公租房小区,位于地铁9号线上的郭公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有关情况。虽然没有传统的围墙,但仍会以每两三栋楼为单位设置门禁,并在建筑一层设置“大堂”提供公共服务。
规划:
内部道路实现公共化
  今年2月,中央印发文件,提出城市规划中,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市住建委介绍,位于丰台区的郭公庄项目将成为本市首个实践“街区制”的公租房小区。该项目位于丰台区地铁9号线郭公庄车辆段北侧,建设用地面积约5.88公顷,由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投资建设,中国建筑(601668,股吧)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20栋楼分割成7个街区
  据介绍,这个包含20栋楼、可以容纳3000户居民的小区没有围墙,而是由道路、绿地和步行街分割成7个小街区,每个街区的住宅周边根据需求布置商业、文体活动站等服务功能,再由一条“s”形南北主线和六条支线连通各个小街区。对过境车辆来说,可以通过主干道直接通过小区,对小区居民来说,相对曲折的主干道又能有效限制过境车辆的车速,减少潜在的交通危险。
安全“院落”出入口有门禁
  采取开放式街区设计后,小区的安全性会不会有所下降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据介绍,郭公庄项目虽然没有围墙,但由六条支线道路分割出的7个“院落”中,仍然是禁止社会车辆通行的步行区,“院落”出入口也仍然会有独立的门禁系统,安全性仍然是有保障的。
百户居民共用一个大堂
  此外,郭公庄项目的建筑结构相当于每栋楼把若干个传统意义上的“塔楼”拼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安置一个整栋楼上百户居民共用的大堂作为“公共门厅”。每栋楼大堂面积约100平方米,设有会客区、休息区、儿童活动区、洗衣房等功能区。“公共门厅”作为院楼的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和活动中心,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设计:
装配式建筑现场“拼装”
  据介绍,郭公庄项目除了率先实现“街区制”设计外,还更多地采用了“装配式建筑”的工艺。负责人表示,整个项目的20栋楼基本上就是用楼梯、阳台板和扶手、空调板、各楼层的外墙等14大类、600多种规格、1000多块预先在工厂制好的建筑构件,在现场“拼装”起来的。
  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PC结构),预制构件的部位包括外墙、楼板、楼梯、阳台和空调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率约35%至40%。内部装修也是全装配式。这种方式更环保、节能、省料,质量也更稳定可靠。


工厂地址:四川·彭州工业开发区旌旗北路189号
总部办公地址:四川·成都金牛区金府国际2栋
全国服务专线:400-6666-820
总部传真:028-81430702
电子邮箱:saitefangshui@163.com
蜀ICP备05013223号-1
  • 官方微信

  • 赛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