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挥计划单列城市及港澳地区的资源优势,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向更高目标发展,中国绿建委倡议成立计划单列城市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大连及港、澳地区绿色建筑联盟。该联盟本着促进城市及地区结合本土特色和资源,使绿色建筑在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标识、满足被动房要求等多元绿建目标方面有所创新和作为,以引领我国的绿色建筑水平不断提升。计划单列市和港澳地区绿色建筑联盟成立会于2016年7月8日在宁波举行,中国绿建委王有为主任、叶青副主任、李萍副秘书长、李丛笑副秘书长及来自宁波、厦门、青岛、大连、深圳市的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领导和企业代表、香港、澳门地区行业组织领导和企业代表,共24人参加会议。李萍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首先,王有为主任宣讲联盟成立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工作。他首先通报了中国绿建委重点抓国际交流合作和绿色科普教育工作,成立了国际合作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取得一些工作成果。
国际合作方面:
1.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利用人才资源,在主要国家设立办事处,主要合作模式在四个方面:1)专题研究,例如既有建筑改造、医院建筑、碳排放计算;2)标准规范研究编制,例如,绿色生态城区、健康建筑评价;3)示范工程,进行对比分析;4)产品引进开发,例如美国窗式空调机。
2. 探索三星标识评价走出去。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索针对我国承接的国外工程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评价。
3. 发展国际会员,推动机构国际化。
科普教育方面:
1. 筹备成立绿色校园评价专家委员会,开展绿色校园评价。
2. 继续开展青少年绿色科普教育活动。
希望联盟能够围绕上述绿建委的重点工作,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取得更大进展。
接下来,王主任阐述了高端绿色建筑的定义。高端绿色建筑的范围不仅涉及新建建筑,也包括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获得二星级以上标识。高端绿色建筑的特征:1)结合本土特征,采用3项以上创新技术,效果明显,要有节水、节能等数据(理论计算数据+实际运营数据);2)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达40%以上,装饰装修工业化;3)绿色施工示范项目;4)满足被动式建筑的要求。
提出联盟的主要工作任务:1)开展高端绿色建筑的实践探索;2)开展青少年绿色科普教育;3)将建筑碳排放计算提上议程,开展研究,进行计算分析;4)调研总结建筑工业化发展情况。
会上,每个城市和港澳地区的代表交流了各地绿色建筑工作进展情况。
宁波针对绿色建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2014年印发的《宁波市绿色建筑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建筑工业化、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遮阳、雨水利用、精装修、景观等内容,提高了技术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通过世行全球基金项目推动绿建和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成果。积极探索出台激励政策,例如,提前房屋预售、以碳排放为基础的容积率奖励、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
厦门对绿色建筑(住宅)按照不同星级给予每平方米30元-80元不等的补贴奖励,同时对购买二星级绿色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20%契税,购买三星级返还40%契税的奖励。对其他星级绿色建筑奖励每平方米20元。出台了《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率测评标准》,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予国家补助资金的1:1配套资金。2016年起,新开工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建筑面积不少于全市总面积的30%,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50%以上。预制(混凝土)装配化率不低于15%、30%、50%,对应奖励标准为100元/㎡、200元/㎡、300元/㎡ 。
青岛正在积极筹建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目前行政手段还不到位,后期的管理维护问题,旧城改造要有要求,不能改变城市风貌等。在生态城区示范的建设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大连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实施意见》,已取得初步成果。年初成立了大连绿色建筑行业协会,开始开展工作。
深圳绿色建筑发展与市情密切相关,市场化程度高,政府不奖励。2015年开始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总面积达3900万平米,形成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监管体系,被住建部誉为“绿色先锋城市”,深圳国际低碳城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绿色建筑协会开展工作,不和企业争利,不和政府争权,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培养技术咨询服务行业,创立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
澳门绿建协会根据地区特点,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地化,开展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评审工作,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走访宣传,组织各种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绿建标识感兴趣。
香港地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有三股力量,LEED,HKBREEM和国标。发展商纠结,香港委员会积极开展对标工作,掌握三个标准的不同并向发展商解释说明,积极推动国标的本地化并施行。房屋署已出台内部规定,在公屋建设中全面执行国家标准。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在介绍深圳绿色建筑发展情况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深圳政府做法是先建规章,之后交给市场,但是经常遇到障碍,核心问题是商业模式没有想好。例如,太阳能企业想做运营商,把规模做大,但高层建筑做了集中热水系统,很贵,与物业管理既得利益冲突,产生一堆问题。为了工程验收,出现灰色利益链,甚至产生出租太阳能设备供验收的现象,所以深圳政府干脆不做了,到了进行反评估阶段。这是因为缺少一个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角色,所以任由一个小问题发展为群体问题,太阳能企业作死自己。技术市场产业没有准备好时过早推的话,对企业没有好处。很多人不是为了绿色,是为了挣钱,大规模补贴则容易衍生为作假利益链,伤害了绿色事业,发展过头就把绿建做没了。绿色建筑的未来一定是没有绿色建筑,好则都是绿建,常态化了;坏则没有绿建了,做死了。我们有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担心会在一片绿色中被淹没。目前没有真正的绿色颠覆技术,这是很大的危机,在依赖于其他产业的技术变革和提升,如直流电、智能微网…,没有核心技术发展产业,政府只有靠工业化才能推动,其实这也是低端的。只有交易模式的变化才是绿色建筑的春天。但只在地方做则压力很大,要集中行业力量来攻破全行业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
会上,与会代表认真讨论了联盟运作机制、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
(一)经中国绿建委提议,会议一致通过,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担任联盟主席。会议决定由联盟成员每年轮流担任执行主席,首任执行主席由宁波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张顺宝处长担任。王有为主任担任联盟名誉主席。
(二)叶青主席提议:从联盟得到什么?对联盟贡献什么?来思考联盟未来的运作与发展。经短时的讨论,会议一致认为,联盟平台搭建的适时,联盟成员要联动,做实事,相互支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享资源,同心协力,共谋发展。
(三)叶青主席提出了联盟发展的构想。
1. 定位
联盟是点绿成金的平台,横向平台,是试验田、先行者、先锋者。永续发展机制:平等、尊重、共享。联盟代号:C7。要建立联盟运作机制,发展新成员,为NEO组织创造增值,制订制度,不能利用联盟谋私利,违者出局。
2.上项目
各城市和地区选择做一个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现示范、交流、展示、培训的作用,也可作为C7的活动场地。年底前确定。联盟要成立若干小组,如设计、地产、大学,本次会议成员作为小组的牵头人,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探索、创新
(1)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碳交易研究,探索城市公建打包碳交易。
(2)尝试新险种试点:绿色建筑运营标识+保险联动。
(3)教育板块与绿建委教育委员会结合,编写职业教育课程。在各级政府专项培训中增加绿色建筑内容。
4. 在每年的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C7组团亮相,也可组团参加在深圳举办地高交会、国际低碳大会。
联盟成员人人做贡献,规划要清晰、具体,大家抱团取暖,把联盟做得活跃、有成效。下一步由本年度轮值主席负责起草联盟有关规则(章程),包括联盟成员称呼、联盟架构、发展和运营机制等,尽快使联盟运作起来。
最后,王有为主任作会议总结发言。
(一)共识:绿色建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标志:1)习主席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2)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绿色是其中之一;3)据悉,美国给国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第一。绿色建筑遇到好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联盟意义重大。深圳经验:事在人为,工作到位。绿色建筑专业职称评定是靠争取做出来的,在行业中建立起威望。
(二)绿色建筑先锋奖评奖工作还要继续,作为中国城市科学奖的组成部分。要发展新委员。
(三)今年联盟的工作任务:
1. 每个城市和地区报三个高端绿色建筑项目的有关信息,同时将当地因地制宜的五大要素,包括气候、经济、文化、技术、产品报上来。
2. 每个地方要开展一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3. 每个城市和地区要成立研究小组,开展建筑碳排放计算研究,要考虑城区碳排放的计算问题。
4. 开展地方建筑工业化有关的政策、工程项目、产业发展的调研。搞一次宣讲活动,出一本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