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特新闻>行业新闻> 河南郑州投入近120亿元打造“海绵城市”

河南郑州投入近120亿元打造“海绵城市”

发布时间:2016-08-17新闻来源: 中国建材报

分享到:

为规范郑州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快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有关法规、规章,结合郑州市实际,7月中旬,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在此之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系统治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强化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渗透和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自然循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建设目标,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排水防涝基础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县城建成区1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县城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郑州市按照规划,已划定了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地区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在城东、城西各打造一块海绵城市试点,总面积76.7平方公里。其中,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有目前郑州市最大的市政综合管廊工程,这种地下廊道,不影响地面绿化和雨水的收集,投入使用后进行地下管网维修也不用破路。未来,其附近还要开挖一条长5.15公里、宽80米至110米,连通服务区所有水系的秀水河,让城市拥有“蓄水”与“排水”的自由呼吸吐纳体系。

  其次,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区域将建设雨水回收系统和生态集水沟。具体包括设置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实施管控雨水收集,此外,龙湖区域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一起构成城市生态区。

  正制定的三年实施计划(2016年~2018年)显示,郑州市“海绵城市”共计500个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

  《办法》还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8项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雨水回收:对屋顶、车道、广场地面的雨水利用系统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水最终将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洒水。调蓄水池:通过屋面集水、透水砖铺装、生态集水沟等建设,将雨水储存起来,进而起到调蓄作用。铺设透水砖:加快雨水渗入地下,减少路面积水。生态集水沟:与传统的排水沟不同,是在沟底及沟壁铺设植物,或将植物种植在排水通道上方,这种做法不但造价低,还有很好的景观效果。绿色建筑:未来要大力推进,包括墙面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涝时吸水,旱季排水,这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和建成后的效果。


工厂地址:四川·彭州工业开发区旌旗北路189号
总部办公地址:四川·成都金牛区金府国际2栋
全国服务专线:400-6666-820
总部传真:028-81430702
电子邮箱:saitefangshui@163.com
蜀ICP备05013223号-1
  • 官方微信

  • 赛特官网